動漫專欄] 切斷關鍵字!100 部必看動畫 No. 23 《血族與超越》及其他

動漫迷的酒會往往是一種聯想的大遊戲。當有人說:「XXX 有 XXX 場景」,其他人就會回答:「說到 XXX 場景,別忘了 XXX」。動漫與動畫就是這樣被無形的繩索連在了一起。讓我們以關鍵字為線索,來追蹤「要看的動畫」。


Bloodline & Beyond》是改編自內藤康弘原作的動畫,故事發生在一個叫 HERUSALEM'S LOT 的小鎮。
地獄 Salem's Lot 是「地球上最膨脹的城市」。在這裡,濃霧外擴散的另一個世界和現世混雜在一起,懷有各種目的的人在此遊蕩。在這樣的城市裡,有人為了保護平衡而秘密工作。這就是由 Klaus V. Reinherz 所領導的「秘密社團 Libra」。他們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日以繼夜地對抗擾亂城市安寧的另一個世界的居民。

這個地獄「Salem's Lot」被設定為在三年前的空前災難「New York Collapse」中被創造出來。它原本是紐約市。
因此,1930 年左右在紐約興建的裝飾藝術摩天大樓(其中帝國大廈是最典型的例子)經常被描繪在銀幕上,形成影片略帶古典的氛圍。

人類與異世界居民的混雜,以及不斷發生的騷動,也塑造出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曾經被稱為「大熔鍋」,最近更被稱為「種族沙拉碗」。可以想像,這個構想的靈感來自於紐約市的氛圍,曾經是一個「種族大熔爐」,最近則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種族沙拉碗」。
對「Bloodline」而言,HERUSALEM'S LOT 是展現作品理念的舞台,或許可以說是另一個「主角」。

因此,這次我想以「紐約 」為主題,跟隨各種動漫。

像《耶路撒冷地段》這樣的城市,它是紐約,但又不是紐約。在這個意義上,《大O》中的 Paradigm City 名列前茅。

Paradigm City 的居民因為 40 年前發生的「某件事」,失去了之前所有的記憶(記憶)。Paradigm City 外世界的一切也都失去了。Paradigm City 上覆蓋著大大小小的圓頂,富人就住在圓頂裡。
在這樣的 Paradigm City 中,主角 Roger Smith 擔任談判員的工作。當工作遇到困難時,Roger 願意與他的 Megadeus Big O 越界。

這個範例城市的地點「以前是一個叫做曼哈頓的島嶼」。城市景觀中的經典建築也讓人聯想到《地獄撒冷地段》中的裝飾藝術風格,而主要機器人 Big O 也是裝飾藝術風格的機器人。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看到 1930 年代建造的建築物如何構成日本人心目中紐約的中心形象。

另一方面,電影版的Love Live!校園偶像大電影》的電影版「Love Live!

的前半部分描述了μ's 為了到海外演出而造訪某個城市。螢幕上出現了自由女神像等著名地標,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是在紐約。然而,劇中人物一次也沒有稱呼這個城市為「紐約」(美國的國名也沒有提及)。
相反地,在介紹完城市的活力之後,μ之一的星空凛說:「我懂了! 我對這座城市如此興奮的原因! 這個城市有點像秋葉!"她解釋了 「這個城市 」的吸引力。

在這裡,「紐約 」不是 「紐約 」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充滿 「Doki-Doki 興奮 」可能性的地方的 「城市」。「作為一個體現 」城市 "的地方,專有名詞則保持緘默。

最後,介紹「幻影戰爭」。紐約是魅魔爪牙 Zamedi 與保護地球的靈媒之間的戰鬥舞台,Zamedi 的目標是地球。

此時的紐約,在幻影襲擊造成的地震和海嘯後,已成為一片廢墟。泛美大樓(今天的大都會人壽大樓)上點綴著海嘯襲擊大樓時的靜態圖片,自由女神像半邊臉被打碎,被描繪出來,象徵著廢墟中的紐約市。
本片所描繪的紐約,可以說是「紐約而非紐約」,因為它也是一座廢墟之城。


(Text by Ryota Fujitsu)


(C) 2017 Yasuhiro Naito/Shueisha, Bloodline & Beyond 製作委員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