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企劃] 以傳聞中的音樂格式 "MQA "聆聽ani-songs! 第四部分:MAGES.(5pb.)的代表志倉千代丸對 "MQA "進行了敏銳的觀察!

高解析度音源的世界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ani-songs。遠遠超越音樂 CD 音質的高解析度,能讓聽者更貼近感受歌手的氣息與現場空間的深度,目前吸引了不少沉迷者,尤其是動漫歌曲迷。

在高解析度音源的世界裡,「MQA」格式是我們最近經常聽到的一種格式。MQA 與傳統的高解析度音源有何不同?它又會對音響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在本節目中,AV 作家 Kenji Nomura 可以說是 ani-song 高解析度音源熱潮的幕後推手,他是本節目的導航者,透過與多位來賓的對話,他揭開了傳聞中的「MQA」格式的魅力。


在系列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Kenji Nomura 與 MAGES 的負責人 Chiyomaru Shikura 對談。Shikura 也是從早期就活躍於高解析度發行領域的 5pb. label 的代表,請務必看看狂人的 MQA 談話!


➤「我試著用MQA聽ani-songs!」返回專題首頁



ナビゲーター:野村ケンジ

導航員:野村健治

活躍於包括耳機在內的各種類型的 AV 作家。他對高解析度音源有深入的研究,並擔任一家音響公司的監督,也經常在 TBS TV 的 Kaiun Ongakudo 的「KAIUN Hi-Res」欄目中擔任顧問。


ゲスト:志倉千代丸

嘉賓:志倉千代丸

身兼作詞家、作曲家、小說家、程式設計師、吉他手和音樂製作人等多項職業的創作人,志倉在 2005 年創立了 '5pb.這導致了隨後的'MAGES.'品牌,該品牌已發行了許多動漫、遊戲和小說作品。目前是 Dwango 的總監和 MAGES 的主席。



25 年來 Shikura 先生與聲音的「波形」鬥爭。

野村您所創立的品牌 5pb. 幾乎發行了所有動漫綁架作品的高解像度版本,三年來您在高解像度領域已經非常活躍。前幾天,田村由加里的新專輯《Princess ♡ Limited》發行了高解像度版(flac/MQA),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志倉當我第一次從工作人員口中聽到高解析度發行時,我當然了解高解析度,我心想:「高解析度? 發行? 我們來做吧",然後我們就馬上開始了。我個人對高解析度分發很感興趣,一開始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實驗」。我也真的很想知道那些膽敢聆聽高解析度音樂的高度警覺的樂迷,當他們聽到高音質的音源被傳送時會有什麼反應,我也很想知道高解析度聲音的進化是否能在人類聽覺的可聽範圍內被適當地體驗到。

対談風景

ShikuraMQA 是何時首次問世的?

野村這項技術本身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直到前年(2016 年),e-onkyo music 才開始以「MQA」格式發行音樂。MQA 與之前的 MP3 和 AAC 等壓縮方式不同之處在於,無論音樂的比特率有多高,它都能在保留音質的同時進行高效壓縮。我認為它類似於視訊產業中的杜比數位或 DTS。

Shikura聽起來很美妙。然而,當 MP3 首次出現在市場上時,卻引起了巨大的震撼。甚至在那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為遊戲製作音樂採樣和編程了。由於我們是以創造音樂製作工具起家,所以我們已經「與波形搏鬥」很長時間了。那是我為 Super Nintendo 製作遊戲的時候,所以大約是 25 年前的事了。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在研究取樣波形,並研究一些東西,例如在哪些點上可以得到循環,以及避免雜訊的技巧。在那個年代,即使是遊戲音樂也必須先經過工作站一次,然後將資料燒錄到晶片上,才能檢查最終的聲音是什麼樣子。你不想經歷如此繁瑣的過程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做一個工具,只要你先設定一些參數,它就能在電腦上模擬,告訴你聲音大概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和音樂波形打交道已經有 25 年了,當 MP3 在這場漫長的「波形大戰」中出現時,我無法理解它的意義! MP3 到底是什麼?「標準壓縮不可能將它縮小到原始大小的十分之一左右!」(笑)。(笑。) 所以我當時做了很多關於音樂壓縮的研究。我當時在想,「我明白了,所以他們會把可聽範圍以外的部分剪掉」。這意味著很多原始資料都會遺失,而我不想這麼做。

後來,當 PlayStation 出現時,它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音樂格式,當我在處理它時,我掌握了其中的訣竅,但它已經進入了神秘的領域,就像是「如果你採取某個倍數的循環,就更難得到雜訊」(笑)。(那時已經是量子的領域了,我們用計算機做這樣的計算。

野村那是一個匠心獨運的世界(笑)。

志村當您將音樂資料匯入電腦時,波形是可視化的,不是嗎? 嚴格來說,那是騙人的。數位波形最終不外乎是 0 或 1 的開關,所以應該是長方形,這是一個比較數字化的世界。這就是數位資料原本的樣子,甚至是 PCM,但當我們追求聲音的連結時,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必須在這個數位資料的層面上採取一些措施,才能讓它變得好聽。因此,就音樂數位化來說,這是非常艱辛的 25 年。如果要談論這一切,我必須要談到遊戲主機的演進、電腦的演進,以及 Pro Tools(*美國 Avid Technology 公司製作的音樂製作軟體)作為處理波形的代表工具的演進,如果不談這些,我就不會覺得完整(笑)。

野村在音樂製作領域,聽說'Pro Tools'的進化,光是軌跡下來就改變了最新版軟體的音色。

ShikuraPro Tools 本身的進化是一回事,但外掛程式的進化可能更為顯著。有些外掛程式相當笨重,例如迴響和延遲等空間外掛程式,以及壓縮器和限制器等動態外掛程式,對 CPU 的負擔比一開始就包含的外掛程式重上幾倍。舉例來說,如果為一首超過 100 個音軌的 ani-song 啟動高解析度 96 kHz 的會話,即使使用現代的 PC 和擴充卡,也會是非常困難的情況。因此,我別無選擇,只能以 48 kHz 會話進行製作。我們一直都希望能製作「真正意義上」的音源,但我們仍在掙扎,希望能再往前邁進一步。

不過,隨著未來一年左右技術的演進,我們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您可以想像,我們已經很抗拒在 48 kHz 的環節中製作,所以我們很想從 96 kHz 開始。但幾乎沒有錄音室環境可以製作真正的高解析度音源。尤其是動漫歌曲,是唯一有那麼多音符和音軌的類型。音軌的數量是一般流行音樂的兩倍,因此音效氾濫。如果要全部以 96 kHz 來處理,我們會有點猶豫。不過,我想挑戰極限,至於如何因應硬體與軟體的演進,對 ...... 來說,這更像是一種嗜好,該怎麼說呢(笑)。


志倉千代丸以大量篇幅談到他對「MQA」的疑慮

ゲスト:志倉千代丸さん

Shikura我聽說動漫歌曲是高解析度音訊的推動力,但我認為那是因為喜歡動漫歌曲的人喜歡最新的小玩意,而不是因為動漫歌曲類型適合高解析度音訊。我覺得要區分高解析度和非高解析度音源真的很困難,尤其是以動漫歌曲為音源。好吧,我還是喜歡用 96 kHz 來聽。特別是如果 96 kHz 的高解析度音源可以壓縮,就像 MQA,那就真的沒有選擇了,MQA 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野村是的,就是這個意思。

大約一年前,當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聽到 MQA 時,我在網路上做了很多研究,半信半疑。後來我讀到「折疊理論」之類的東西,我就想:「什麼?我想。我想,「你不能折疊。我還是不太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Nomura:老實說,這個解釋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笑),但我對 MQA 的詮釋是,24kHz 以上的所有聲音,也就是 16 位元音源的人類可聽頻寬以外的聲音,都會被切掉,因為那不過是雜訊,然後再將 96kHz/24 位元可聽頻寬內的聲音資訊「摺疊」進去。我的解讀是,96kHz/24 位元可聽頻寬中的聲音資訊被「摺疊」到聲音中。因此,對於像志倉先生這樣一生都在仔細觀察波形的人來說,自然會覺得 「那不是還有遺漏的資訊嗎?」覺得有遺漏的資訊是很自然的,不是嗎?但是,原始資料只有 24 位元,而不是 16 位元的資訊。因此,聲音的資訊量與高解析度的 16 位元聲音明顯不同。

Shikura: 所以即使是 24 位元的聲音,也不是 lossless(無損壓縮)的吧?

野村不是無損。

Shikura所以您的意思是,因為原來的聲音很好,所以即使是 lossy(無損壓縮)的聲音也很好?

野村是的,它可以當作 44.1 kHz/16 位元的 CD 來源來播放,但在相容的播放器上播放時,聲音幾乎和 96 kHz/24 位元的一樣。這是一種具有如此多功能性的格式。

Shikura: 我明白了。但這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是嗎?

NomuraMQA 的另一個有趣之處是,它能在時間軸上切掉不必要的雜音。如此一來,聲音就有條理了,而且重心本身也得到了改善,例如改善了聲音在啟動時的排列。因此,MQA 給人的印象可能是在聲音上加了輕度濾波器或效果器。解析度略低於一般 Hi-Res,但人聲和其他聲音相當清晰,因此我的印象是,如果您是在旅途中使用智慧型手機聆聽,它可能比一般 Hi-Res 更容易聆聽。同時,檔案大小可以壓縮得更小,我認為這對聽眾而言是一大優點。


包括 MQA 在內的高解析度音樂適合「唱歌」,而不是「動漫歌曲」。

ナビゲーター:野村ケンジさん

野村:起初,包括 MQA 在內的高解析度音訊世界,似乎只會是發燒友的專利,但現在隨著動漫歌曲種類的突破,終於開始普及了。過去 VHS 錄影帶的傳播是由成人影片帶動的,但高解析度音樂現在卻有以動畫歌曲傳播的跡象。

Shikura: 話又說回來,它是成人的。高解析度的 18 級戲劇 CD(笑)。

野村我覺得肯定會大賣,尤其是女孩子(笑)。她們通常會用想像力來彌補各種不足,但有了高解析度,她們就不用再彌補了(笑)。

志庫拉:不,老實說,我覺得那是最適合高解析度的類型。沒有太多音軌,如果你願意的話,你甚至可以用 192 kHz 製作一個環節。高解析度讓你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受,這取決於聆聽環境,所以我覺得這會是相當了不起的。

Nomura在錄音的時候,如果用 24 位元來錄音,就會有一種空間的深度感,而且在母帶處理的時候,似乎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Shikura嗯,這也許是真的,但時間軸在聲音創作上真的很重要,當你取樣聲音看波形時,波形可能是你無法從實際的聲音想像到的。舉例來說,在製作一個職業摔角遊戲時,摔角手撞擊擂台的「砰」的聲音和「嘎」的聲音的波形圖有很大的不同,在「砰」的聲音前後有一些雜音。而如果在剪輯的過程中,將這些雜訊聲音去除,自然聲音的紋理就會好很多。所以這些經驗性的編輯操作,有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用我在壓縮器中建立的原始預設來代替。我總是把那個濾波器運行過去,當我運行過去的時候,聲音的紋理這樣聽起來會更好,無論是誰聽到。所以我們一直在與音源本身鬥爭,而不只是取樣率或位元率,我覺得 MQA 包含了一種這樣的濾波元素。

Nomura我不認為這只是比特率夠高的問題,我完全不排斥 16 位元的 CD 音源。我要拒絕的是 MP3 之類的壓縮音源。我對於創作人辛苦製作的資料是否會如此輕易流失表示懷疑。

Shikura: 嗯,一點都不好。最大的問題是,以音樂 CD 為例,當我們在錄音室的美妙環境中聆聽 CD 時,我們認為它真的很棒,並將它發佈給全世界,但當我們實際聆聽壓片版時,卻發現它們差異很大,我們會說:「搞什麼鬼?當您真正聆聽壓片版時,有時它們會差到讓您覺得「搞什麼鬼!」!與錄音室相比,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同,速率也不同,資料本來就比較小,如果再推到 44.1kHz/16bit(音樂 CD 的比特率)這樣的地方,它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如果可以的話,我會說:「來錄音室聽聽吧!」。我想說,「來錄音室聽聽吧!」!這個難題一直都存在。

Nomura在那方面,高解析度的音源可以讓聽者聽得很滿意,儘管環境需要設定到某種程度。當然,這可能比不上在錄音室聆聽,但可以重現非常接近的聲音,MQA 也差不多。

ゲスト:志倉千代丸さん

Shikura: 我做這份工作已經很多年了,我對音色的選擇和其他方面都很挑剔,甚至在混音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從一開始就用 96kHz 來製作一切,但現在被認為是標準的取樣音源,其位元率可能都不會高於 48kHz。原因是如果只放入這麼重的音源,調用音色時的載入時間就會太長、太難,工具本身也會一開始就停止工作。當然,有一些弦樂和鋼琴樂器有超高的取樣率。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的音源都是以 48 kHz 或有時更低的頻率製作,而你要把它們帶進錄音室,如果你把每秒只取樣 48,000 次的音源放進每秒取樣 960,000 次的音箱,這不是浪費資料嗎? 96 kHz 的資料量當然是有的,但卻是虛假的。我不敢說它是'niserezo',但基本上,如果整個過程,從開始到結束,都不是 96 kHz,那麼嚴格來說,它就不是真正的高解析度。這就是我的困境,我也想了很久。

然而,「歌曲」是絕對不同的。錄音本身是以 96 kHz 製作,管弦樂團則是 48 kHz。但只有歌曲是現場演唱的,所以當我們以 96 kHz 錄製時,它們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是沒有唱歌的器樂,老實說,如果是用打字的方式製作,96kHz 或 48kHz 幾乎沒有差別。但當然,我們會現場錄音吉他、貝斯,有時也會錄音小提琴和其他弦樂,說得更精確一點,有一種真正感性且多變的「樂器」叫做「歌曲」。我們的重點在於歌唱,所以我們竭盡全力以 96 kHz 錄音,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野村我很欣賞這一點,聽眾也期望如此。畢竟,許多人買歌是因為想聽歌聲。就流行音樂而言,歌聲、鼓聲和低音結他這三個部分最有可能受惠於高解析度,所以人聲高頻的延伸常被說成是高解析度的好處。這就是為什麼人聲經常被說成是高解析度音訊的好處。我想這就是人聲在 96kHz 和 48kHz 下聽起來完全不同的原因。

Shikura沒錯。舉例來說,小提琴的聲音是琴弓摩擦琴弦的聲音,所以有些聲音是你可以聽到的,有些聲音是實際產生但你聽不到的,但當音效是高解析度時,你就可以聽到「琴弦上的噪音」。正因為有了這些現場樂器,高解析度才有它的優點,所以我覺得說合成比例高的動漫歌曲適合高解析度是個誤解。音符很多,所以不太適合。不過,配音演員和動畫歌曲演員的獨特個性和魅力,以及他們的氣息更清楚地表達出來,和 CD 上的聲音完全不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單獨聆聽。

Nomura我喜歡高解析度的原因是,身為一個單純的影迷,我想要聽到「母帶」的聲音。這並不是說我想要聽到高解析度,而是如果我在聽一張 44.1 kHz/16 位元的音樂 CD,我想要聽到母帶製作前的原音,例如 48 kHz/24 位元。這基本上就是我在說的,所以如果有的話,我推薦 MQA,因為它的聲音更接近母帶。

Shikura我明白了。我根本不喜歡說謊。我是個技術愛好者,所以我可以科學地解釋事情,並且說:「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部分是這樣的,但這個部分真的很好。而那部分是歌曲或其他現場的聲音,所以如果我沒有好好解釋那部分,我就會覺得自己被騙了。因此,我認為製作方面需要掌握能正確稱為高解析度的高解析度。不過,這只是時間問題。人類完全沒有進化,但數位科技的進化卻非常迅速。不只是聲音,連影像也是一樣,一旦解析度超過某個程度,那就是人類無法再控制的領域了。

野村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那麼,看來該走了。

志庫什麼? 不,還不是時候 我還沒說夠呢(笑)。

野村那就下次在別的企劃裡再說吧。

ナビゲーター:野村ケンジさん




~MQA - 音質高但檔案小

MQA是英國Meridian Audio公司開發的高音質技術。

它能重現與錄音室原裝母帶相同的高音質,但檔案小到足以輕鬆串流或下載。它可望成為結合高音質與便利性的創新高品質音效技術。

在日本,由Onkyo & Pioneer Innovations Ltd營運的音樂發行網站e-onkyo music,已於2016年4月開始發行MQA格式的音源,並計劃在未來增加提供的曲目數量。


有關 MQA 的更多資訊,請按這裡!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