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nimate for the Post-Heisei World Vol.2:「Liz 與青鳥」所扮演的「脫節」合奏 - 關於電影與音樂劇。
隨著平成時代的結束,動畫的形勢也正經歷轉折點。現在的動漫到底要走向何方?......?
在這篇連載專欄的第二篇中,充滿活力的評論家中川大一將探討正在進行中的動畫作品,並展望後平成時代!
在上期介紹過的《在世界的一角》(Kono Sekai no Katasumi ni)結局卷中,點出了原作中沒有描寫的北條家在戰後世界的生活,作為可能的「另一個戰後歷史」。
這個場景融合了《新哥斯拉》的主題,20 世紀的虛構電影遺留下來,持續照亮戰後日本的現實;也融合了《Pokémon Go》的接受度,21 世紀的資訊媒體透過對現實中無形的另一個世界的視覺,創造使用者自己的擴增實境體驗。
如此一來,《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總結了 2016 年的文化衝擊,並將蒲公英的絨毛灑向「混合現實時代」即將出現的後平成世界。
與此呼應,2016 年以後的日本動畫,似乎不斷在尋找新的形象與願景,彷彿要為戰後從昭和到平成時代的動畫史畫下句點,並重新啟動。
我之前討論過的作品,岡田麻里執導的《Sayonara no Asa ni Yakusoku no Hana wo Kazarou》(*如果您有興趣,請閱讀連結的文章,作為本系列實際上的 「第二部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這個系列的文章中,我會從這個角度來回顧正在進行中的值得注意的作品,這次我想談的是另一部由新進女導演執導的劇場電影。
這一次,我們將再一次聚焦於新進女導演的劇場作品,這一次是京都動畫公司導演山田直子(Naoko Yamada)的最新作品《莉絲與藍鳥》(Liz and the Blue Bird)。
山田直子是京阿尼形式的轉化者
一直關注迄今為止所提出問題的各位,應該會了解我選擇聚焦於山田作品的背景。
她也是 Kimi no na wa.和 Kono Sekai no Katasumi ni(《在世界的一角》),以及她在 2016 年引起巨大反響的電影 Form No Katachi(《人民的聲音》)。Liz and the Blue Bird》是首部製作團隊重聚的電影,包括編劇吉田玲子(Reiko Yoshida)、角色設計西屋泰史(Taishi Nishiya)和音樂作曲牛尾健介(Kensuke Ushio)。
回想起來,在 2016 年匆忙排定的熱門電影中,《Unamplified》是最異質化的一部。
相較於其他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地震或戰爭災難主題,並包含全國共通的重大主題奇觀,這部以欺凌失聰女生的經歷為基礎,敘述高中男生內心問題的作品,題材有限,所依賴的情境也大不相同。
簡單來說,這個定位的特點在於,京阿尼挑戰了切入一個浸透著嚴肅現實的題材,同時運用其掌握的表現技巧,在複製現實的背景藝術上,發展出一出校園青春的人物劇,這也是京阿尼一直以來的專長。
山田直子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年代,從《K-ON!(2009) 到「K-ON!(2011) 以及 Tamako Market (2013) 的 Tamako Love Story (2014)。
在每一個案例中,電視連續劇的背景都是一個「友誼社區」,象徵理想化的雙子座人物被描繪得沒有現實主義的喧鬧,而電影則是一連串無休止、毫無關連的同性社會溝通,當中並沒有特別的戲劇發生。這是 2000 年代後期流行的「Nichijokei」與「Kuki Kei」型態的代表作。
但在電影版中,暫停的結束以細膩的動畫方式呈現,一方從畢業旅行中經歷分離,另一方則透過直接的異性戀成長。回歸經典的成長故事,京阿尼式的極樂烏托邦正因有限而美好,展現出無常的觀點。
山田的自創主義與岡田麻里「在虛構中揉入現實的調劑」的手法一脈相承,並在 2010 年代的當代動畫中建立起一股趨勢。
有鑑於此,改編自Ôkaima Yoshitoki 極具爭議的同名漫畫《聲之形》的電影,在現代文學寫實主義上更進一步。因此,可以說,KyoAni 累積的人物表達方式與「Nichijokei」的導演風格,在此被移植過來,作為緩衝,讓人類原始弱點與醜陋表露無遺的嚴肅寫實之痛,變得更能忍受。
換句話說,動畫中可表達的虛構性與真實性的有意識重組,是在 Kyo-ani 格式的轉世之上嘗試進行的。
Hibike!Euphonium》擴展了「音樂動畫」的概念。
Liz and the Blue Bird "跟隨了這個趨勢。
基本上,本作品是根據電視連續劇「Hibike!Euphonium》(2015 年)、第二季《Hibike!Euphonium2》(2016)的衍生作品,以《Euphonium2》(2016)中塑造的兩個半固定角色之間的關係為主題,這個企劃的定位與山田直子的前兩部作品類似。
電視劇正片由曾以《AIR》(2005)和《春日鈴宮的忧郁》(2006)支援京阿尼檔的石原達也執導,池田晶子擔任角色設計,松田明人擔任音樂,山田則以系列導演的身份參與。
不過,由於石原導演決定另行準備新的邑豐電影,山田也因為劇情發展而決定獨立執導一集,這似乎就是本片的成立過程。(參考:#)
在這裡,山田在以「聲之形」的拍攝班底鞏固主要人員的同時,卻膽敢省略「Eupho」系列的名稱,正如這部全新奇幻動畫的片名所示,他是以完全獨立於主線故事之外的原創企劃的熱情來處理這個企劃的。
曾經體驗過「Eupho」系列動畫有多高成就的影迷,不難想像要迎接這項挑戰的難關有多高。
電視連續劇改編自 Takeda Ayano 的同名小說,是一部青春音樂劇,透過高中銅管樂團的活動,煞費苦心地描繪美麗女孩之間的關係。作品的特色在於負責上低音號的主角小前久美子、負責小號的小坂麗奈,以及其他類似《K-ON》的角色登場!中的四位新會員正式成為常客,作品偽裝成一種在理想化的俱樂部活動空間中,喜歡快樂、柔和的百合式溝通的類型。
然而實際上展開的,並非鬆散享受的休止符,而是新顧問煽動社團認真以全國冠軍為目標的嚴重摩擦與衝突的戲劇。小作者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基礎,融入了生動的回憶,例如對社團活動熱情的差異、經驗與才華的絕對差距,以及為了參加比賽而發生的爭執,讓劇情變得生動活潑。
換句話說,一如前述山田的劇場作品轉型,K-ON!變成了宣洩的來源,而作品「Eupho」更進一步、更徹底地突破了京阿尼所開創的 "Nichijokei "形式。
這類作品之所以成為可能,不外乎是依賴音樂的力量和觀眾的文化素養而逼真的銅管樂隊場景。將劇情集中在演奏本身的成長上,從初期合奏經驗不足、音準與時間不協調,到每個成員透過各種衝突磨練樂感,再到比賽高潮時每個成員的感情升華,是本系列的最大特色。這種將劇情集中於表演本身成長的方法,是本系列最顯著的特色。
對於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光聽表演大概很難分辨劇中的銅管樂是好是壞。然而,透過動畫作品的運用,將樂器的特寫、演奏者臉部表情的微妙變化、樂譜上的文字等各種在真人拍攝和編輯時可能難以拍攝的細節移除並連接起來,巧妙地將音樂的音樂性形象化。其結果是擴展了音樂體驗本身,讓許多人感受到這是一場極為引人入勝的戲劇。
這種成就在《春日憂鬱》(The Melancholy of Haruhi Suzumiya)和《K-ON!中開創了 「春日之舞 」的熱潮,也引發了許多偶像動畫的跟進,而這一成就也意味著本系列獨有的主題表達方式的出現,在此之前的 「音樂動畫 」中是無法實現的。
換句話說,這就是「分解」的概念。
許多音樂動畫,包括「Macross」系列和「K-ON!的劇中音樂的演出場面,基本上都是將已完成的音樂原聲以 MV 的形式演出,以活絡劇情的高潮。它在戲劇中的功能方向,是將劇中人物與觀眾的情緒與作品中的情境同步化,並培養出一種欣喜與團結感。
換句話說,一般音樂動畫的 「音樂 」是一種騙局,讓觀眾憧憬出 「和諧 」的幻想。
相較之下,在本系列動畫創作音樂本身過程的解析中,每個表演者所面臨的個別差異與破裂,都被無情的浮現出來。那些繼續俱樂部活動的人和那些沒有繼續的人,那些能參加比賽的人和那些不能參加比賽的人,那些能演奏聲部獨奏的人和那些不能演奏聲部獨奏的人。或是分化好朋友的聲部練習,或是中學與年級的差異,導致永遠無法分享的過去。......
高潮時的團結感,只有在他們每個人克服一個又一個的破裂,面對自己的感情和孤獨時,才會出現奇蹟般的瞬間--或者說,是包含著破裂的東西,即使在這樣的旋風中也無法調和。
是的,沒錯。Eupho 中的音樂不過是一種美學,它接受了破裂的現實,並將之昇華為故事的美學。
以電影和音樂的方式演繹「破裂」的主題
Liz and the Blue Bird》這部電影試圖將《Eupho》中「斷裂」的美學結晶到極高的密度,同時嘗試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變奏。
影片描述的是雙簧管演奏家有塚水櫻和長笛演奏家笠木之美之間的關係,她們是來自同一所國中的好朋友,但在過去,因為其他社員的不滿,笠木之美在沒有告訴水櫻的情況下離開了吹奏樂團。電視劇第二季的第一部圍繞著Kimi重返吹奏樂團以及與Mizore恢復關系的插曲。本應化解分歧,升上三年級,共度同窗時光的兩人關係,在本片中卻煥然一新。
影片的標題 "Liz and the Blue Bird "是 Mizore 和她的朋友們高中生活最後一次參加銅管樂隊比賽的自由樂曲的名稱。它的主題設定來自於同名的童話故事,並配以描述主角莉茲與她所救的小藍鳥(由小藍鳥所變身的女孩)的友情與離別的故事。
影片的結構,將 Mizore 與 Nozomi 之間的「真實」關係作對比,同時以不同的畫風將此作為戲中戲穿插其中,此一手法構成了本片作為電影的核心。再加上麗茲和女孩的配音是由本身並非配音演員的本田望水來擔任,《麗茲與青鳥》這齣戲似乎是在模仿一種最高共通點的兒童文學幻想,彷彿是吉卜力工作室或 Ponoc 的年輕導演的作品。
電影本身也是以這種奇幻的戲中戲開場。整部影片的第一個場景是以主題曲的主旋律為背景,開始講述 Liz 與藍鳥相遇的故事。
畫面轉到故事「真實」的一面,Mizore 在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撿到藍鳥的羽毛。Mizore 坐在北宇治高中校門前的台階上,一臉期待,Kimi 最後出現,兩人也加入她的行列。他們一起走過校舍,前往音樂室晨練。
毫不誇張的說,兩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影片的主旨幾乎完全表達在動畫的開場片段中,他們只是簡單的互致早安,然後走在一起。
Kimi 有節奏地大步走在 Mizore 前面,並在改變方向時以弧線轉身,而 Mizore 為了不落後於她而緊緊跟隨的焦急腳步聲,其特有的腳步聲被切回,娓娓道來。
立體的伴奏透過分配獨立的旋律音軌,與兩人一瞬間的動作同步,編織出有點突兀的對位。
鳥兒穿過走廊的窗戶,與戲中戲有著明顯的隱喻功能。
一連串的序列,以最佳的電影符號與文法,作為正確的音樂前奏,引領觀眾進入早上綵排時微妙錯位的對話與試演場景。
看似親密的對話,卻沒有等待 Mizore 的停頓就開始進行,Kimi 不斷打斷話題,這種缺乏參與感的對話,直接對應了試奏主旋律的兩支長笛和雙簧管之間的對話印象。
就這樣,潛伏在和諧暫停表面下的「斷絕」主題,在整部影片中以不同的層次,緊張地奏出影像與聲音的協同效果。
手作徹底的非語言的導演力量,但排版卻是如此赤裸裸地揭示了作品的精髓,並讓觀眾準備好面對影片,從音樂室的第一次試演開始。
〈disjointed〉(*) ---- and.
(*)〈disjointed〉。意指「脫節」。也有數學上的「互為素數」的意思,在劇中課堂場景的老師對話中隱含了這個意思。
使幻想的獨特性成為多語種的對應點
在上文追溯的本片視聽方向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與《正傳》的連續性,例如表達失聰與溝通失敗主題的環境聲效挑戰。
換句話說,《麗茲與青鳥》這部電影是《邑坊》作為延伸「音樂動畫」的世界觀與《聲之形》的「聲音電影」本質的匯合。
從這一點開始,與 Mizore 追尋音樂世界的方式同步,由四個樂章組成的戲劇《Liz 與青鳥》中的場景依次穿插,並播放相應的主題音樂伴奏,讓觀眾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學習 Mizore 和她的朋友們將要創作的音樂。他們將與音樂共存的焦點。
全曲的焦點在於 Liz 發現與她開始同居的女孩其實是一隻可以自由飛上天空的藍鳥,並隨著第三樂章「因為愛而決定」而釋放的情緒流動。
幾乎依賴 Nozomi 的 Mizore 無法理解 Liz 這時的心情。她無法想像除了與 Nozomi 的微乎其微的關係之外的世界,在學校的申請問卷調查中交了白卷,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克服自我,盡情發揮。
這樣的戲劇性,是邑豐的典型特色,也突顯了本片的主旋律。
本片作為音樂片的亮點之一,就是副角色的副音樂,與 Mizore 和 Nozomi 之間關係的主旋律交織在一起。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年級新生 Ririka Kenzaki 的戲劇性導演,她大膽地攻擊 Mizore,企圖接近她。動聽的木管旋律在她出現的場景中重複出現,呼應著強調她童年的姿勢與情緒的流動,描繪出與劇中小鳥的存在重疊的人物性格。
這種類似歌劇、音樂劇的劇場伴奏,是《Euphoeia》主要電視劇集中所沒有的元素。
或是 Rena 和 Kumiko 這對二人組的風格,他們在片中扮演配角,卻以自己的方式,俏皮地用小號和上低音號共同演奏第三樂章的重心部分。不規則的測試演奏,表現出兩人克服重重障礙,創造作品世界主軸的「英雄力量」特質,對於一直觀賞電視劇的 "Eupho "迷來說,也是無價的情感與戲劇性的強烈體驗。不規則試曲的「英雄」性格塑造,對電視劇迷來說,也具有無價的情感和戲劇說服力。
這些次要的下級旋律並不是劇情的直接推手,但它們暗示了水瀨對「麗絲與青鳥」的固定看法並非故事的唯一詮釋,也預示了故事最後階段因某種領悟而產生的重大轉變。
換句話說,合奏多條旋律線的音樂對位的累積,結合電影的構圖手法,包括選角的意圖,引導出 Mizore 與 Kimi「脫節」的某種升華路徑。
我衷心希望能有盡可能多的人,在劇場裡體驗從高潮合奏場面,將影像與聲音的協同效果推到神乎其技的境界,到最後重新詮釋開頭場面的流程。
自《霓虹傳說》的「人類互補計畫」以來,日本動畫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左右的想像力,一直被一種自我主義「和諧」的幻想需求所驅使,這也許是對於溝通環境的全面化,以及現實社會中成長願景消失的一種反應。日本動漫的想像力持續陷入對自我主義「和諧」幻想的自我封閉需求,作為對現實生活中溝通環境的全面化與成長願景的喪失的反應。
然而,本片摒棄了「和諧」的壓力,也是一億中產階級幻想的殘餘,轉而走上重新發現「脫節」現實的道路,作為極簡成熟的迴路。本片是電影與音樂之間技術推力的結晶。
衰落與支離破碎的現實,甚至已無法再被幻想所否定,然而卻要作為一種美學經驗來生活。咀嚼僅能從中獲得的瞬間喜悅,重拾想像的力量,踏出「外面」。
Liz and the Blue Bird》這部寶石級的電影,成功地結晶了現代動畫最新的美學觀感,讓人回到這樣一種自然的狀態。
(待續)
<中川大一簡介>。
編輯與評論家。
1974 年生於東京都墨田區向島。取得學分後,退出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以遊戲、動畫、戲劇等媒體,以及日本思想、都市理論、人類學、資訊技術等領域為基礎,撰寫各種橋接現實與虛構的評論及其他作品。文化批判雜誌《PLANETS》副主编。著有《Tokyo Sky Tree Theory》和《Gendai Game Zenhistory Bunmei no Yugi Shikan kara》(《現代遊戲全史:從文明遊戲史的觀點看》)。他與他人合著並編輯了 Thought Map vol. 4 (NHK Publishing) 和 Amachan Memories (PLANETS, Bungeishunju)。參與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的動畫《6HP》,擔任編劇與系列導演。
推薦文章
-
Pokémon 動畫 25 週年紀念的最佳專輯銷售異常好! 40 公分見方的超大包裝也是熱門話…
-
Pokémon Centre Shibuya 今天在 Shibuya PARCO 開幕! 入口處有 Typhon 設計的真人大…
-
Pokémon Galal Region 的冠軍「Dande」現已推出與「Drapalto」組合的模型! 關東地區…
-
[Steam] 從公主到妖怪女孩! 一點點(?)情色 PC 遊戲特集第二部
-
結合 251 種 Pokémon 圖案,創造屬於自己的「Pokémon 襯衫」服務,於今天 (4 月 17 …
-
[十一月發售】編輯團隊推薦本月購買的 10 款 PS4 & Switch 新遊戲!
-
Card Rush Akihabara 0 TC 是一家專賣 Trekkies 的商店,已於 11 月 28 日開始營業!
-
HARERUYA2 是一家專賣 Pokémon 卡牌遊戲的商店,已於 7 月 7 日開始營業!
-
「皮卡丘飛機 」設計公布 Pokémon 與台灣華航合作「空中飛人皮卡丘計畫」!
-
10,000名得獎者可獲得貼有 Pokémon bread 的 Deco Character Sticker Holder! 活動…
-
Pokemon GO 訓練者的必備裝備! 秋葉店的手機電池狀況
-
Tales of Vesperia REMASTER 等更多低於 3000 日元! Namco Bandai Entertainment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