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願景》將成我的退休電影 專訪 TRIGGER 執行長大塚昌彥,《上古情歌》導演!

星際大戰」系列是史無前例的娛樂系列,在全球擁有眾多粉絲。星際大戰:願景」是一個大計畫,由七家日本頂尖的動畫工作室以系列世界為基礎,以各自的「願景」創作全新的「星際大戰」動畫故事,將於 2021 年 9 月 22 日起在 Disney+ 獨家上映。

參與《星際大戰:願景》的日本動畫工作室製作的九部影片如下。

神風動畫《決戰》。

金馬柑橘《村莊新娘》(英文名稱)

科學SARU》T0-B1、《Akakiri

Geno Studio 的《Lop and Ochō》(洛普與大正)。

Studio Colorido 的《Tatooine 狂想曲》。

Production I.G 的《第九屆絕地武士

TRIGGER 的《THE TWINS》和《The Elder》。

其中《The Elder》由TRIGGER CEO大塚昌彥執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他也在本片後宣布退出動畫製作領域。

本期我們將與大塚導演聊一聊他是如何參與《星際大戰:幻影》這個大計畫,以及電影製作背後的秘密故事。我們也詢問了他 「退休宣言 」背後的真相。



我決心要通過的比賽

─ 首先,請告訴我們您是如何參與《Star Wars: Visions》的。

大塚:「我有一個計畫,想請日本的動畫工作室製作幾部『星際大戰』的動畫。我說 「當然可以」,這就是開始。我說:「當然」,然後我就參加了一種企劃比賽。

工作室裡有個工作人員跟我一樣喜歡《星際大戰》,所以我跟他一起提交了一個企劃,當時的心情是「一定要通過」、「想做幾部就做幾部」,結果企劃被接受了,我們決定製作。我們實際上提交了三個企劃,我希望其中一個能通過,所以我很感激我們能夠製作其中兩個。

大塚導演的《The Elder》是一部關於絕地武士的動作片,但據我所知,它的故事背景比《星際大戰:第一集-幻影危機》還要久遠。

大塚:沒錯。這部作品的背景是所有電影之前的時代。

Lucasfilm 方面對於動畫中的設定和情境,有沒有下過什麼命令或修改呢?

大塚:我們首先提交的是劇情,接著是場景,然後是故事板,之後會有一些措辭和細節上的修改,但故事的基本流程沒有大的修改。我們被允許做一些非常大膽的事情。

製作本身是按照 TRIGGER 所謂的「正常」日本動畫製作流程進行嗎?

大塚:是的。不過,配音和混音工作原本是打算在美國三藩市進行的,但因為 Corona 的關係,我們人在東京,工作人員也在東京,所以我們只能遠距離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除此之外,配音是由日本的配音員來錄音,所以我們是在日本的錄音室完成的,而動畫本身的製作也和往常一樣。

我覺得好像回到了高中時被「星際大戰」震撼到的時候。

──《The Elder》的視覺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有如工筆畫般粗糙的觸感,以日本農村般的星球為背景,帶出日本風味。

大塚:從企劃階段開始,我們就有點意識到時代劇的內容,而畫面也確實強調日本──是以水墨畫的意識來製作的。不過,我們也有實際的考量,例如製作場地,以及我們不想過度強調日本風味,所以我們決定讓它更概括一點,最後才定下平衡。

── 大塚導演表示,他在高中時看了《星際大戰》,立志要從事電影工作,而在《長老》中,也有黑澤明式電影的影子,就像《隱獄三賊》一樣,他說黑澤明影響了《星際大戰》。黑澤明的作品可以說是《星際大戰》的根源,您是否有意識到這一點?

大塚:我想說那是電影的基礎。我也認為《星際大戰》的魅力在於它是一部有趣的動作或娛樂作品。所以當我製作動畫時,我的根本願望就是娛樂觀眾,如果要報答《星際大戰》的影響,我的目標之一一直都是要拍一部有《星際大戰》味道的年代劇。不過,直到現在我才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

但當我真的有機會拍星際大戰的時候,我就想:「好吧,那就拍一部有「星際大戰」味道的年代劇吧」,但那不就是「星際大戰」嗎?所以我的目標是製作一部既有「星際大戰」風格,又有時代劇味道的電影。這樣我就可以拍《星際大戰》,而且我認為我可以拍出《星際大戰》般的年代劇,這也是我一直想拍的。

所以你很早就有將《星際大戰》拍成年代劇的想法?

大塚: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製作過一部木偶動畫,那真的是一部將《星際大戰》換成古老故事的木偶劇,也就是日本奇幻時代劇。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動畫中做到這一點,而這次我能夠做一些接近這一點的事情。

這部電影是否代表著你的回歸,或是回到你當導演最初的衝動?

大塚:是的,沒錯。我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高中時代。這個計畫一開始的構想是,利用現在的科技來做我當時幻想過的事情。這可能就是這個計畫的支柱。

人物設計由 Ogre Shirahama 完成。他是一位漫畫家兼插畫家,曾以各種方式參與《星際大戰》,但您是如何委任他的呢?

大塚:是製片人堤直子提議的。我以為這不可能,因為她是個大忙人。我以為不可能,但她說:「你喜歡《星際大戰》,因為你會做那種插畫工作」,所以我臨時請她幫忙,她很爽快地答應:「我不能拒絕《星際大戰》的工作」。在我們的會面中,他非常熱情,當我說一件事時,他能明白十件事。他非常善解人意,我們從一開始見面就很喜歡和他合作。

就像是一群對《星際大戰》充滿熱愛的人。這部電影有哪些重點,您有哪些特別的興趣點?

大塚:正如我剛才提到的,我很有意識地把日本時代劇的元素融入其中,但我也意識到這是一部 「星際大戰 」電影的重要性。這也是我特別注意的地方之一。

星際大戰》一共有九部電影,還有大量的衍生作品,包括電影和動畫,所以我想有些人會猶豫該從哪一部開始。

此外,也有很多人因為《星際大戰:視覺》這部看起來很有趣的動畫片而第一次接觸《星際大戰》,所以我一定要為他們製作一部他們不需要事先瞭解就能觀賞的電影。

當然,我也意識到「星際大戰」的粉絲也會喜歡這部電影,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觀賞這部電影。

當你聽到光劍的聲音時,立刻就會有一種「星際大戰」的感覺,不是嗎?就我個人而言,我很享受這種錯位的時代風格鄉村背景。

大塚:那種音效讓每個人都想模仿 Chambara。我還是覺得如果沒有那個,就沒有星際大戰了。最終的影像也是 TRIGGER 的第一張 HDR(高動態範圍,或稱 HDR)影像。我們在 HDR(高動態範圍,一種次世代的高畫質技術,相較於傳統影像能表現更寬廣的亮度範圍)上下功夫,我想大家一定會喜歡升級後的影像。

我們在螢幕的打造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希望大家能在最佳的環境中享受觀賞影片的樂趣。

大塚導演退休了 ...... 真相是什麼?

── 您本身也是星際大戰的粉絲,身為粉絲能參與製作官方電影,感覺如何?

大塚:感覺就像是在做夢一樣。當我的片尾字幕出現時,我心想:「這是在插科打诨嗎?我還以為是插科打诨呢(笑)。(笑).身邊其他認識我很久的星戰迷也告訴我,所以我開始意識到我是透過這些經歷與星戰扯上關係的。

── 當我看到TRIGGER這兩個字母和Lucasfilm的標誌並排在一起時,我當然會覺得 「噢」。

大塚:我被嚇呆了(笑)。我已經很久沒有因為別人提到我的名字而感到動容了,但這次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我卻笑了。

── 聽說大塚在這部作品之後將會退出動畫製作的舞台,可以告訴我們這件事的真相嗎?

大塚:最初創作《TRIGGER》的時候,我以為自己的動畫導演生涯就到此為止了,所以之後也沒打算在這個領域多做工作,但我說過如果辛苦的話就會做。但是我說如果太辛苦的話我也願意做,後來公司成立之後我就很辛苦,結果他們覺得我還會繼續在現場幫忙,所以就沒讓我退休,一直到現在。

但當我想我該退休的時候,這個邀約出現了,我跟大家說如果能完成《星際大戰》就好了,大家就開始問我,「大塚先生,你現在要退休嗎?」公司外面的人開始對我說 "大塚先生,你要在這之後退休嗎?但這真的是我打算做的事。

原本我是想把重心轉移到訓練下一代,但如果我永遠待在這個領域,就永遠會被人仰賴。所以我想,如果我說「這是最後一次」,周圍的人會認為我不會再做了,所以我宣布退休。

不過,這次在美國配音的夢想沒有實現,如果再接到《星際大戰》的動畫工作,我可能會再做一次(笑)。

順帶一提,隨著訂閱服務在全球逐漸普及,日本的動畫製作公司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以海外市場為目標進行動畫創作。我覺得這個計畫與此相近。這只是我個人的觀察,但我相信日本動畫是以迎合國內觀眾的加拉帕戈斯方式演進,而這也是日本動畫發展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動畫文化的其中一個面向。想到這一點,您認為日本動畫在未來將呈現出什麼樣的形態?

大塚:傳統的商業模式是動畫在地面電視播出,然後以光碟(DVD、藍光光碟和其他包裝)形式銷售,但從我們創作《TRIGGER》的時候開始,我們就知道發行模式很快就會紮根,而且這很可能會成為主流。我曾預測這可能會成為主流。另一方面,YouTube 等視訊服務(儘管這樣做是違法的)自願以當地語言加入字幕並向海外播放,因此海外的動漫迷能夠在日本播放最新動漫的同時觀賞到最新動漫。

因此,動漫活動開始在海外舉辦,我們也實際參加了一些活動,但當時我們親身體驗到的是,海外粉絲的反應有時會比較誇張,但受歡迎的部分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到最後,我覺得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海外,大家覺得自己是御宅族的部分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不認為製作動畫的方式會因為是面向日本或海外市場而有所改變。另一方面,雖然在日本已經不是這樣了,但在海外仍然有一種觀念,認為動畫是小孩子看的東西,仍然有很強烈的「卡通(和日本動畫)也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念。卡通和日本動畫也是給兒童看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日本動畫一直以來都能創造出不僅讓高齡青少年,也讓成熟的成年人感到愉悅的作品。我認為日本動畫的優勢就在於能夠製作出高品質的作品,讓海外喜歡動畫的孩子們也能夠喜歡,進而成為大人,我認為這個立場是不會改變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未來喜歡日本動畫的人會越來越多,所以我不認為我們需要為了迎合市場而改變立場。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一如既往地製作動畫。

─ ─ 回想您所說的,《星際大戰:視覺》中的兩部TRIGGER作品確實是在日本和海外都有拍攝。我覺得這部作品就像是動漫與真人作品之間的橋梁。

大塚:我認為這正是正確的。星際大戰」本身是一部被認為是給兒童觀看的科幻電影,但卻是由成年人認真製作的,所以我覺得這與我們現在要做的,也就是將動畫傳播到全世界,是有著連結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