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70 年代機器人的重生、我的生活、人的世界重疊 .......我認識了天才的塑膠模型藝術家丹下彰(Akira Tange)[Hobby Industry Inside No. 83]。

提到塑膠機器人模型,每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Gunpla,但您還記得在 Gunpla 出現之前,1970 年代的機器人嗎? 當時的塑膠機器人模型,例如 Bandai 的 Getter Robo 和 Super Electromagnetic Robo Con Battler V,都是以笨重、注重力量和噱頭為主,但有一位獨特的模型師,卻敢於保留這種氣氛,持續創造出細節嚴謹、精緻的作品。那就是 Akira Tange。
近年來,丹下的塑膠模型作品陸續在《修館実たは禁忌》、《昭和時代文化 DX》(大河田信著,辰巳書房出版)等刊物上以彩色介紹,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 這一次,我們有機會見到丹下先生本人,所以直接問他為什麼會這麼特別製作復古塑膠模型。

喜歡的東西可以用喜歡的方式來製作,不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減少。


曾有一段時間,您是以真名來製作全刮痕作品吧?......。

丹下:是的,我曾受委託製作雜誌封面的作品,例如「B-CLUB」(Bandai 出版的資訊雜誌)。但塑膠模型一直是我的興趣。我從來沒有受委託製作過。

從小就開始製作嗎?

丹下:我的家庭很窮,所以買不起超合金等玩具。塑膠模型比玩具便宜,所以我才買得到。我用一種叫做 Pactra Tamiya 的塗料給它們上色。Gunpla 模型大約是在我進入初中時推出的,所以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我製作了一些模型,像是 Getter Robo 的 Getter 3,而我最喜歡的模型是 Con Battler V。當我看到那個時代的塑膠模型時,我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也很好奇他們是如何以當時的技術做到這一步的,同時我也覺得,即使我努力按照當年的想法去製作,也不可能做到我想要的效果.......。例如「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塑膠模型,主體底部附有一個彈簧,我沒辦法把它拆下來(笑)。



即使如此,您的所有作品都表現出了極高的細節,不是嗎,丹下?

丹下:不,還有很多人比我更擅長表現機器人的細節。我覺得很奇怪,在網路上有更多技術高超的模型師,我卻受到這麼多的注意。當您談論這些與塑膠模型相關的技術時,當您教導其他人時,這些技術就會變成有價值的資訊。我認為這些資訊在網路世界中流通得很好。但我對於向全世界傳播資訊並不感興趣,所以我不屬於那個圈子。

您的許多作品,例如「Getter Robo」系列,都是利用馬達和電裝飾來動作和亮燈的,對吧?這是為什麼呢?

丹下:因為我喜歡玩具。另一方面,我不想做透視畫。我也不想做逼真的染色繪畫。我對寫實並不感興趣。我認為對於擅長透視畫和染色繪畫的人來說,真實世界和塑料模型世界是相通的。對我來說,我不需要真實感,我寧願盡量減少與這個世界的接觸。您聽過「Eisenborg」這個節目嗎?



円谷製作所製作的《偉大的恐龍戰爭:艾森堡》(1977),對吧?

丹下是的。在《艾森堡》中,恐龍和機甲的場景是使用填充動物和微型模型製作的特效,但只有人類的場景是動畫。不是將人類細胞層疊在真人畫面之上,而是從背景到動畫都是即時動畫。鱗片從我眼前落下,我意識到這就是「世界」。換句話說,我意識到我可以用任何我喜歡的方式來繪製我喜歡的東西,我也可以將我不喜歡的東西剪接起來。但現在沒人再談論「艾森堡」了,那條線也不存在了,所以我想,這種想法應該不是主流。

──像「Kamen Rider」這樣的特效呢?

丹下:我從小就不擅長特效英雄。當我看到有血有肉的人在裡面時,我就醒了。我想我不擅長讓我想起現實世界的東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