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又與眾不同的「THE iDOLM@STER」音樂「9+1」的由來 [Kiri Nakazato's '2.5D' idol historia vol.5
時至今日,無數的「偶像作品」已經成為動漫、遊戲等娛樂形式的標準類型,每個月都會舉行CD發佈會以及由扮演偶像的演員們所舉辦的真實活動。
這些在二維與三維間自由移動的「2.5次元」偶像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塑造場景的呢?作家 Nakazato Kiri 從三個不同時代(昭和時代、平成時代和 2025 年時代)的 2.5D 偶像開始了她的人氣系列的第五期,總結了這些偶像的歷史!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追溯了 Namco 的歷史,這也是「THE iDOLM@STER」(以下簡稱「iM@S」)誕生的基礎。作為目前所有偶像內容的鼻祖,「iM@S」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從音樂的層面來談談。
iM@S》的音樂是由 Namco(當時)的音樂團隊創作的。現在偶像劇的音效製作外包的情形越來越多,但在當時,遊戲音樂由各家公司的音效團隊自行製作是很普遍的事。因此,當時許多頂尖的電玩公司,例如世嘉、台東、Namco,在音效製作方面都是一流的。由於他們追求的是製作動聽音樂的技術,而音色的數量又要符合硬體的規格與限制,因此每家公司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音效文化。
在早期的「iM@S」遊戲中,音樂也是由以佐佐木裕人等人為首的內部創作人所創作。不過,當時 Namco 並沒有以「偶像」為主題的作品系列,團隊本身也沒有任何關於偶像文化的知識累積,所以我們很在意應該創作什麼樣的音樂(歌曲)。因此,在開發之初,他們向現任 MAGES 社長志倉千代丸以及音樂製作人齋藤茂(後來曾參與《春日絢爛》的製作)尋求建議。
當時,志倉千代丸和齋藤茂在一家名為 Cytron Digital Contents 的公司從事製作工作,該公司位於九段下,是一家音樂與視訊軟體公司,專門製作遊戲音樂。由於他們與 NAMCO 的 Hiroto Sasaki 有業務關係,因此有人向他們尋求建議。特別是 Saito 先生,當他們在橫濱時,曾到未來實驗室(Namco 的開發基地)參觀,在那裡他可以使用測試機器,並提供各種意見。這時候,第一手瞭解偶像文化的年輕製作人的精髓被注入到 "iM@S "的根基中。Saito-san 後來在 2005 年加入音樂廠牌 Lantis。這也導致「iM@S」的音樂歷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依照目前所描述的過程,早期「iM@S」遊戲的音效是由一個迷人且無法抗拒的團隊製作而成,他們擁有一流的遊戲音樂,以及基於個人經驗對偶像文化的不同理解。以下是當時主要音效人員的名單。
Hiroto Sasaki(第一位音效製作人。當時的導演)......《THE IDOLM@STER》作曲及編曲,《Ohayo!Breakfast 「作曲/編曲、」First Stage "作曲/編曲等。
Koji Nakagawa (第二音效製作人) ...... 'Positive!作曲/編曲
Hiroyuki Onoda/mft...... 'Positive!歌詞
Satoru Kanzen...... "Do the magic!歌詞、作曲、編曲
LindaAI-CUE...... 'Agent Yoru no Oukou' 歌詞、配樂、編曲
Jesahm...... '9:02pm「 歌詞、音樂作曲及編曲,」Here we go!作曲/編曲
Yura...... '9:02pm「 歌詞, 」Here we go!歌詞
Go Shiina...... 'Taiyo no Jelasi「 作曲/編曲,」Aoi Tori' 遊戲版作曲/編曲
Yuriko Mori...... "Taiyo no Jelasi「 歌詞、」Aoi Tori" 歌詞
對於那些對「iM@S」音樂感興趣的人來說,廣義來說,對於動漫歌曲感興趣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值得流口水的大名人。當時的音響團隊由佐佐木裕人領導,大約在 2008 年左右他離開 Namco 之後,音樂相關事務就轉由中川浩二負責。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中川先生仍是許多「THE iDOLM@STER」相關演出的 PA 攤位核心。
除了上述創作人之外,後來成為「THE iDOLM@STER」總導演、掌管整個製作的 Namco(當時)的 Akihiro Ishihara(又名 Dire 1),以及負責發行「iM@S」音樂相關 CD 的 Nippon Columbia 的 Shunichi Uemura,也加入了早期的「iM@S」聲音可以說是團隊的核心。在街機版「偶像主宰」開發時,共有六位導演負責,石原先生是其中第一位,因此自稱為「Dire 1」。在早期,石原先生是(字面上的意思。如果您只熟悉其中一個時期,若能隱約瞭解其變化,或許更容易想像各時期的生產系統。
銳角與落差的共通點
在街機版的《THE IDOLM@STER》中,以初代《THE IDOLM@STER》的名義發行的《THE IDOLM@STER》一共有十首歌曲,其中九首是各偶像自己的歌曲,而《THE IDOLM@STER》則站在總體歌曲的地位。他們自己的歌曲(例如秋月律子的《Do Magic!和菊池誠的《Agent Yoru wo Oukou》),但任何一首歌都可以由所有偶像演唱。事實上,原本的計劃是只有九首歌曲,但因為每首歌曲的個性過於鮮明,所以才加入「THE IDOLM@STER」作為聯結整部作品的象徵歌曲。
相反地,早期「iM@S」的音樂陣容非常鮮明,反映出創作人的個人色彩,令人擔心遊戲內會缺乏音樂的統一性。這背後的原因是第一任音效總監佐佐木裕人的信念:「遊戲作品的音樂不一定是遊戲音樂,也可以是配音演員的歌曲或 ani-song。不需要有意識地去考慮配音演員的歌曲或動畫歌曲。音樂作為作品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雖然音樂的方向不同,但早期「iM@S」系列的歌曲都有著濃厚的個人色彩。
在參與街機版「THE iDOLM@STER」的音效創作者中,我個人覺得椎名吾、Jesahm 和 LindaAI-CUE 的存在很有趣。他們所創作的歌曲不僅聲音尖銳,而且作為帶有節奏遊戲元素的遊戲音樂,是如此的不落俗套。當我們決定要創作 9 首由偶像演唱的歌曲時,史詩般的民謠《Aoi Tori》和情緒化、超慢板的《9:02pm》都被收錄進來,這本身就是一般意義上的不可能。CD 版本的「Aoi Tori」節奏較為輕鬆,為 78 BPM(大多數人印象中的「Aoi Tori」可能就是這個),而街機遊戲版本的「Aoi Tori」節奏則稍高,為 106 BPM,可見製作團隊為了讓歌曲在某種程度上保持在節奏遊戲的框架內所付出的努力。我能感受到現場為了以某種方式將它保持在節奏遊戲的框架內所付出的努力。
Jesahm 在媒體上的曝光率相對較低,但他擅長成熟、帶有爵士風格的聲音。他也精通演奏薩克斯風等樂器,就我個人而言,我對他的印象是一位音樂家和特別的工匠,而非遊戲創作者。9:02pm" 這首歌完全符合他的名片。爵士樂的成人音色與扮演三浦梓的高橋智明的超級人聲相遇,可說是奇妙的搭配,無疑擴大了偶像三浦梓的世界。
性格稍有不同(我不是指金髮美女)的是 LindaAI-CUE,她的歌曲《Agent Yoru wo Oukou》是一首奇特而精巧平衡的歌曲,它在整體上為所欲為,但緊湊的踢踏節奏讓它很好地融入了音遊中。日後為《太鼓之神》創作了多首極度糟糕的高速配樂的 Linda,就是以這種音樂聞名。這首「Agent Yoru no Oukou」的威力,日後以 NicoNico Douga 突圍而出的「NicoM@S」(一組以「THE iDOLM@STER」為主題的影片)的形式,將「THE iDOLM@STER」帶到另一個層次,2014 年發行的「毒蘑菇傳說」也是如此。說到傳達世界的大爆炸,LindaAI-CUE 是持續站在爆炸中心的藝人之一。
在早期的曲目中,佐佐木裕人與中村惠、Jesahm與yura、椎名悟與森百合子是固定的二人合作。其中,森百合子是一位出色的作詞人,曾為《龍珠》、《新碧血藍天》等大作提供歌詞。我曾隱約以為她是被 Nippon Columbia 選中,但事實上,森小姐本人在《荒金之姬》(藤原Hajime的獨唱歌曲,出自《THE IDOLM@STER CINDERELLA GIRLS》,她與椎名小姐的最新歌曲)的相關文字中透露,作曲家椎名悟是透過熟人親自提出邀約的。這首歌是 KISARAGI Chihaya 自己的歌。有趣的是,他們請來了同樣為中森明菜提供歌詞的森先生為如月千早自己的歌曲《葵鳥》作曲,而《太陽之歌》也很有趣,似乎為 iM@S 帶來了 80 年代偶像的味道。
為什麼不提神崎駿等人呢?我認為還有其他創作者,例如神崎聰,應該更詳細地提及。請放心,在以後的作品中,我們會有適當的時間提到他們。
現在,這些創作人創造了許多尖銳的歌曲,但最難的是演唱這些歌曲的偶像。此外,如上文所述,在早期的「THE iDOLM@STER」遊戲中,所有歌曲都由所有偶像演唱是一種規範。因此,在《Ohayo!Breakfast「,反之,」Aoi Tori "中,充滿活力與年輕的高槻彌生演唱的抒情歌曲,則產生了許多不規則的地方。即使是在現今這個時代很可能要重新拍攝和修正的變化,也被直接當作趣味拿來製作。
然而,這被歌迷視為「個人化的製作體驗」而接受了,歌曲與歌手的結合在一般情況下是絕無可能的。這大概是個意料之外的現象,但能創造出沒人預期的熱潮的內容,總會有一連串像這樣意料之外的奇蹟,重疊在一起成為大熱潮。
在《THE iDOLM@STER》成為2.5D偶像內容的標竿之前,有許多波折。但奇跡的種子確實在 2000 年代初就已經種下。
(文字:Kiri Nakazato)
推薦文章
-
Dragon Ball Retro Soft Vinyl Collection 收錄了「Gojita [Angel's Circle Ver.]」…
-
東京電玩展2021】《鬼之刃:桧神血風タン》體驗報告! 簡單的操作與深奧的遊戲系統之…
-
DRAGON BALL PROJECT:Multi 開放測試! 體驗《龍珠》遊戲中的首次團隊戰!
-
Super Saiyan 2 Vegeta(超級賽亞人 2:貝吉塔),他的頭髮比一般的超級賽亞人更猛烈…
-
Anisama 2019:「Animelo Summer Live 2019 -STORY-」,Kiyoshi Hikawa、Kemono Frie…
-
結合懷舊與新奇的龍珠迷必看強集龍珠卡Dus Premium set Vol.6正式上市!
-
從[龍珠Z]開始,[Son Goku]已被商品化為世人期待已久的夢想雕像! 釋放龜甲波的姿勢…
-
在'Kakakore「使用者投票中被選為第一名的孫悟空模型,出現在」Dragon Ball' Ichiban…
-
每個人都有用真眼接受挑戰的時刻! 清爽眼藥水 Rotegy(R) 與《龍珠 Z》合作推出全新…
-
Jump 50th Anniversary ver. mini Famicom 現可於 Bic Camera Group 預購! 也可預約…
-
動畫片《龍珠 Z:復活 'F'》,弗利薩復仇的故事和第二部特別報導已經發布! 同時出演
-
龍珠 Z:復活 'F'》釋出新片段,悟空化身藍髮神戰士! 影迷/媒體趕往好萊塢參加全球…